看之前,我对他的了解止于剧中的决斗而亡。看之后才知道,他妻子在他去世之后又活了50年。这50年里,她做了他没完成的事;她采访了所有和他一起战斗工作过的人,写下了他的故事;她建了纽约第一所孤儿院,因为他12岁成为孤儿,因为他们19岁的儿子在决斗中死亡,因为她可以在每个孤儿眼中看到他。 I am not gonna throw my shot away!
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好之处在于,它不动声色、自然微妙地呈现了一个在冷战这样一个政治大背景下的爱情小故事,导演没有刻意地控诉意识形态,观众却都理解这场纠结的浪漫爱情正是时代造成的悲剧。注意,它首先是个爱情片,然后才是冷战时期的爱情。 音乐的选取和演变就是对意识形态最好的隐喻。作为故事主轴的同一首歌,从一开始下乡采风的淳朴民歌,改编成歌功颂德的宣传歌曲,再改编成法式香颂的抒情爵士。在场景音乐方面,一开始是苏联二战时的流行曲目《喀秋莎》还有庄重的《国际歌》;后来在巴黎日食酒吧,一首美国摇滚乐Rock Around the Clock响起;回到波兰后,女主角唱着一首带着拉丁风情的流行乐Baio Bongo,都暗示了政治氛围随时代的变迁。另外,片尾在“献给我的父母”之后呈上一段巴赫的《哥德堡变奏曲》,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了,回味无穷。
用户评论
卿蓉
2025-05-13 07:41
一人分饰两角
2025-05-13 10:17
南山之青
2025-05-13 10:10
胖胖的
2025-05-13 04:12
暗影
2025-05-13 11:18